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

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

← 1981 1987年12月16日 1992 →
投票率89.15%
 
获提名人 盧泰愚 金泳三
政党 民主正義黨 統一民主黨
民選得票 8,282,738 6,337,581
得票率 36.64% 28.03%

 
获提名人 金大中 金鍾泌
政党 和平民主党 新民主共和黨朝鲜语신민주공화당
民選得票 6,113,375 1,823,067
得票率 27.04% 8.06%

選舉得票圖
  盧泰愚勝出選區
  金泳三勝出選區
  金大中勝出選區
  金钟泌勝出選區

选前總統

全斗煥
民主正義黨

當選總統

盧泰愚
民主正義黨

韩国政府与政治
系列条目
第六共和国 · 憲法
  • 地图
政治主题

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,又稱第13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,於1987年12月16日舉行[1],此次選舉是韩国在1971年总统选举后,时隔16年再次直接选举产生总统,也是韩国民主化后上第一次總統选举。選舉結果,执政党民主正义党候選人盧泰愚當選總統。

背景

1987年韩国朴鍾哲李韓烈等民主抗爭者在与威权政府抗争中去世,而爆发六月民主运动,迫使作为第五共和國執政党--民主正义党党代表的盧泰愚妥協,在6月29日發布六二九宣言,同意推动總統直選及其他民主改革措施。7月1日时任韩国总统全斗煥宣布接受六二九宣言,7月8日金大中等超过2000名在野人士被赦免,并恢复政治权利。

在随后的修宪会议中,民主正义党曾计划加入“在国内居住5年”,作为总统候选人条件,阻止赴美养病至1985年归国的金大中参选。但最终在要求民主化的民意压力下,民主正义党被迫在修宪问题对民主派大幅让步,新宪法规定总统任期缩短为5年,且不得连任,并削除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,恢复国会的监察权。新宪法于10月13日修宪公投英语1987 South Korean constitutional referendum以超过90%同意票通过,此后韩国进入第六共和国,并根据第六共和国宪法在1987年12月16日举行总统选举。

政治局势

六二九宣言发布后,确定总统将由直选产生,执政党方面迅速决定推出党代表,即全斗煥接班人盧泰愚参选。相较之下,在野党迟迟未能决定候选人,在野统一民主党金泳三与金大中的对立由于总统选举浮上台面,尽管双方有意整合,但最终未能成功。10月28日金大中宣布组成新政党,11月12日金大中正式成立和平民主党,宣告在野党正式分裂。另外前韩国總理金鍾泌也在10月30日宣布参选,形成「一盧對三金」的型態。

注册候选人

有以下八人登記參選:

1987年大韩民国总统候选人
號次 候選人 黨派 备注
1 卢泰愚 民主正义党
2 金泳三 统一民主党
3 金大中 和平民主党
4 金钟泌 新民主共和党朝鲜语신민주공화당
5 洪淑子 社会民主党 登记无效,后支持金泳三
6 金善积 一体民主党 12月12日退选,支持卢泰愚
7 申正一朝鲜语신정일 统一韩国党
8 白基琓朝鲜语백기완 无党籍 12月14日为促成在野党候选人单一化退選

選舉結果

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
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
1 卢泰愚 民主正义党 8,282,738 36.64%
當選
2 金泳三 统一民主党 6,337,581 28.03%
3 金大中 和平民主党 6,113,375 27.04%
4 金钟泌 新民主共和党朝鲜语신민주공화당 1,823,067 8.06%
7 申正一朝鲜语신정일 统一韩国党 46,650 0.20%
5 洪淑子 社会民主党
登记无效
6 金善积 一体民主党
退選
8 白基琓朝鲜语백기완 无党籍
退選
選舉人數  25,873,624
投票數  23,066,419
有效票  22,603,411
無效票  463,008
投票率  89.15%

全国各行政区得票

候選人 盧泰愚 金泳三 金大中 金鍾泌
地區
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 得票數 得票率
首都圈 首爾 1,682,824 29.95% 1,637,347 29.14% 1,833,010 32.62% 460,988 8.20%
京畿 1,204,235 41.44% 800,274 27.54% 647,934 22.30% 247,259 8.51%
仁川 326,186 39.35% 248,604 29.99% 176,611 21.30% 76,333 9.20%
庆尚道 釜山 640,622 32.10% 1,117,011 55.98% 182,409 9.14% 51,663 2.58%
慶南 792,757 41.17% 987,042 51.26% 86,804 4.50% 51,242 2.66%
大邱 800,363 70.69% 274,880 24.28% 29,831 2.63% 23,230 2.05%
慶北 1,108,035 66.38% 470,189 28.17% 39,756 2.38% 43,227 2.58%
全罗道 光州 22,943 4.81% 2,471 0.51% 449,554 94.41% 1,111 0.23%
全南 119,229 8.16% 16,826 1.15% 1,317,990 90.28% 4,831 0.33%
全北 160,760 14.13% 17,130 1.50% 948,955 83.46% 8,629 0.75%
忠清道 忠南 402,491 26.22% 246,527 16.06% 190,772 12.42% 691,214 45.03%
忠北 355,222 46.89% 213,851 28.23% 83,132 10.97% 102,456 13.52%
江原 456,596 59.33% 240,585 26.11% 81,478 8.84% 49,954 5.42%
濟州 120,502 49.77% 64,844 26.48% 45,139 18.64% 10,930 4.51%
全国 8,282,738 36.64% 6,337,581 28.03% 6,113,375 27.04% 1,823,067 8.06%

分析

由于在野整合失敗各擁山頭,盧泰愚仅获得36%的选票便当选总统,在金泳三、金大中得票合计超过55%的情况下,盧泰愚几乎是依靠在野分裂而当选。另外选举结果呈现明显的地域对立,嶺南的盧泰愚与金泳三、湖南的金大中,和忠清道的金鐘泌,随着日后金泳三倒向保守阵营,确立1980年代后期与1990年代韩国政治“三金对立”的基本局势。

相關資料

  1. ^ Nohlen, D, Grotz, F & Hartmann, C (2001) Elections in Asia: A data handbook, Volume II, p420 ISBN 0-19-924959-8
總統選舉
第一共和國
第二共和國
第三共和國
第四共和國
第五共和國
第六共和國
國會議員選舉
第一共和國
第二共和國
  • 第5屆(1960)
第三共和國
  • 第6代(1963)
  • 第7屆(1967)
  • 第8屆(1971)
第四共和國
第五共和國
第六共和國
第四共和国
  • 第一期選舉(1972)
  • 第二期選舉(1978)
国民投票
國家重建
最高會議
  • 1962年
第三共和国
  • 1969年
  • 1972年
第四共和国
  • 1975年
  • 1980年
第五共和国
  • 1987年
地方選舉
第一共和国
  • 地方議会選舉(1952)
  • 地方選舉(1956)
第二共和国
  • 地方選舉(1960)
第六共和国
再補缺選舉
第六共和國
  • 1989
  • 1990
  • 1991
  • 1992
  • 1993
  • 1994
  • 1995
  • 1996
  • 1997
  • 1998
  • 1999
  • 2000
  • 2001
  • 2002
  • 2003
  • 2004
  • 2005
  • 2006
  • 2007
  • 2008
  • 2009
  • 2010
  • 2011
  • 2012
  • 2013
  • 2014
  • 2015
  • 2016
  • 2017
  • 2018
  • 2019
  • 2020
  • 2021
  • 2022